紅外光譜分析法在水體中原料油化學物質含量測量上的運用
發布時間:2020/01/09 點擊量:
環境水中石油類污染物的含量是反映水質的指標之一,本文采用三波長定量測試水中油含量,樣品測試方便,數據準確。環境中水中的石油類來自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油類物質在水面形成油膜,影響了空氣和水的氣體交換;分散于水中以及吸附于顆粒上或以乳化狀態存在于水中的油,被微生物分解時,將消耗水中溶氧,容易使水質惡化。礦物油是由烷烴、環烷烴及芳香烴組成的混合物。
參照“GB/T 16488- 1996《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測定紅外光度法》”選擇三波長紅外光譜法測定地表水,測定結果準確,避免使用“標準油”。
水中油類物質是由烷烴、環烷烴及芳香烴組成的混合物,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測定總萃取物。然后將萃取液用硅酸鎂吸附其中動植物油等極性物質后,測定石油類含量。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紅外譜圖在2930cm -1 、2960cm -1 或3030cm -1 處有吸收,可根據上述三個波數位置的吸光度值計算其含量。
(1) 測試譜圖

(2)回收率

應用“三光波長”紅外光譜分析測定方法水里油含水量時,可合理防止試品中特點酯基的化學物質相對性含水量的突然變化而造成數據誤差。依據國家標準計算公式的混和烴的濃度值與真正值較為,利用率考慮環境監測規定,是測量原料油化學物質的理想化方式。